Search

「除了攻防表現不如預期外,李宥叡還認為球員缺少想贏的渴望,尤其當分數差距擴大時,場上及場下球員都好像...

  • Share this:

「除了攻防表現不如預期外,李宥叡還認為球員缺少想贏的渴望,尤其當分數差距擴大時,場上及場下球員都好像失去鬥志,不像國外球隊,就算大幅落後,當自己球隊得分或防守成功時,所有人都還是會大聲吶喊炒熱氣氛。」

之前奧運期間我在粉絲團就有一篇文章討論台灣基層運動的抓放失敗主義習性,其實從小到大,每一次的比賽,都會影響著球員用什麼心態看待比賽。尤其實力落差過大的比賽,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教練跟球員都未戰先放棄。如果我們可以將比較看成跟自己的比較,而不僅只是跟對手的較量,那我們會在每一個Play當中有一個小小的目標,從一個小小的目標出發,可以延伸成為一節比賽,或是一整場比賽的目標,最後去追求更長遠的進步。當我們一時無法跟對手比較時,我們要學會跟自己比較:今天的我,要比昨天更好。而不是直接放棄,在場上像遊魂一樣的浪費了40分鐘,得到卻是內心滿滿的挫敗感。

台灣的選手跟國外有差那麼多嗎?我覺得差的不是球技,而是從小養成的觀念。當你輕易的放棄,只看到比賽中輸50、60分的失敗時,你就很難再有進步的動力。而以後無論你是否繼續打籃球,這樣的思維都會一直伴隨著自己。

先不要想著輸贏,從每天一點點的進步開始做起。你會發現,其實世界也沒那麼遠。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